2016年6月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規劃管理辦法》?!掇k法》提出,電力規劃應在能源發展總體規劃框架下,統籌水電、煤電、氣電、核電、新能源發電以及輸配電網等規劃,支持非化石能源優先利用和分布式能源發展等。據悉,近期圍繞電力市場建設、電改試點的文件還將不斷推出。
2015年3月22日,國務院發布《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以下簡稱"9號文"),可總結為以“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為體制框架的新電改方案。本次改革將重點聚焦在了配電側和售電側,其重點和基本路徑大致可以概括為“三放開和一獨立”。即放開輸配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公益性調節以外的發電計劃、放開新增配售電市場和交易機構相對獨立。
與2002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 (國發 【2002】5號,以下簡稱“5號文”)相比,本次電改由強調“輸配分開”,轉向“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其中主要放開的是“增量配電投資業務”;同時也不再強調“競價上網”,轉而為“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除此之外,本方案為改革的主要框架,仍需國家出臺相應具體方案配合其實施。
此次新電改后,將會使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和下游電力大用戶的產業鏈地位發生變動,行業信用水平將有所分化。
對發電企業說,此次改革使供電側在之前直供電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交易的范圍。發電企業在電改之前,由于售電用戶的唯一性,因此其只承擔了發電職能,利用小時數則取決于電網公司年初分配的計劃指標。售電市場放開后,具有準入資格的發電企業,可以直接參與交易市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電能供應商,發電企業產業鏈地位的提升將對整個行業的信用品質產生正面影響。但同時,不同發電主體因成本水平不同(水電、核電成本較低,火電較高),其盈利水平也將趨于向分化,尤其在電力供應寬松區域將更為明顯。具有成本和規模優勢的發電企業,必然在售電獲取大用戶長期售電合同方面上具有核心競爭力。未來隨著新電改的深入實施,其市場占有率提升,盈利增加,信用品質也將有所提升。
對電網企業而言,“改變電網企業集電力輸送、電力統購統銷、調度交易為一體的狀況”使電網企業職能得到削減,產業鏈地位相對降低。但此次新電改后電網企業的盈利模式也發生轉變,不再以上網和銷售電價價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電價收取過網費,電網企業盈收更趨穩定。因此,此次電改對電網企業的信用品質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對下游電力大用戶而言,根據新的電改方案,其產業鏈地位主要取決于電力的供需狀況。若電力供需緊張,則發電企業具有議價的主導權;若電力供需寬松,則下游用戶產業鏈地位提升。就目前狀況來看,電力供給相對寬松,預計下游高能耗用電大戶,如鋼鐵、有色、化工等行業內具有議價能力的用電大戶將有望獲得更優惠的電價。因此,從成本端來看,目前電力大用戶的用電成本呈下降趨勢,對其自身的信用品質有正面影響。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