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后,實體層面的供給側改革被提出之后,并未獲得市場的較大關注,但事實證明,它成為此后三年資本市場走勢的主線之一。2019年以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開始被反復提及,而“科創板火速落地”、“包商銀行被央行接管”等事件也引起極大反響。我們判斷,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能成為未來最重要的政策議題之一,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不亞于實體供給側改革。那么,改革的方向可能在哪些方面呢?
改革的目標主要是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2019年2月,在政治局會議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上,習主席對金融供給側改革作了專門闡述,這也是迄今為止對金融供給側改革介紹相對完整的一份文件。從此次會議精神來看,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具體方面,提到構建更好的銀行體系、建設更好的資本市場、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機構治理機制等等。因此,不宜簡單認為,金融供給側改革就會延續實體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等做法,在具體措施上可能有更豐富和差異化的內涵。
目前金融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哪些?可以從資金供需、機構情況、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理解。首先,資金供需方面,間接融資比例較高,大型銀行仍然是主要的供給來源,負債端與資產端存在期限不匹配等問題;其次,機構角度看,中小銀行雖然數量眾多,但是從規模、管理等方面看,差距以及差異化程度均不夠;最后,基礎設施方面看,從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監管監督的體制建設、以及市場層級和業務品種等均有一定的缺陷。這些問題,是目前金融對實體支持不足、同時金融風險有所累積的原因之一。
短期政策的方向可能會有哪些?從政治局會議、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等政策文件來看,下半年金融供給側改革發力的方向可能包括:(1)普惠金融相關政策可能繼續推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是當前的一個核心問題,因此在結構上,通過給予大銀行更多激勵導向、小銀行更多作為空間,會是提升金融體系服務實體能力的重要途徑。下半年,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金、定向降準等措施可期。(2)疏通貨幣政策傳導途徑,尤其是完善LPR等市場化利率的形成機制,對利率定價發揮更積極作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3)進一步發揮股票市場對科技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除了科創板外,在股市的監管制度、資金供需等方面也預計有政策落地。(4)債轉股節奏加速,這是降低杠桿率、化解債務風險的一個有效途徑。
金融去杠桿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間接的結果,而不是直接的目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能將金融供給側改革等同于金融去杠桿。2019年上半年宏觀杠桿率再度快速攀升,也引起了決策層的警覺。那么,金融供給側改革是否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金融去杠桿的再次加速呢?我們認為,供給側改革的目標是服務實體和化解風險,而高債務率、高杠桿率只是造成金融體系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化解重大風險的同時,客觀上可能會出現杠桿率的下降,但是杠桿率下降本身并不是改革的目的。這意味著,政策不會采取粗暴的去杠桿模式,更會防止去杠桿帶來新的風險。這意味著,類似2017年和2018年曾出現的金融去杠桿導致利率上升的情況未必會出現,在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的大背景下,利率債仍有機會。
免責聲明
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于我們認為可靠的已公開資料和合作客戶的研究成果,但本公司及研究人員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本報告所包含的信息或建議在本報告發出后不會發生任何變更,且本報告僅反映發布時的資料、觀點和預測,可能在隨后會作出調整。
本報告中的資料、觀點和預測等僅供參考,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